如果說項目上想做智慧工地,那么一定會先進行調研,雖然說傳統的建造方式還是目前建設的主流,但是很多項目已經不知不覺變得智能化了起來,理念、技術、硬件、互聯網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、云技術等不斷發展。
智慧工地可以利用管理平臺和APP監管施工現場的每一道工序,通過人臉識別進行人員管理,通過勞務實名制管理每位施工人員的信息。所謂實名制管理當然不是簡單的登記個名字,這樣容易導致名字和臉對不上、名字寫錯或存在虛假人員等問題,為勞務糾紛埋下隱患。勞務實名制登記一般包括采集身份證信息、人臉信息、指紋信息、銀行賬戶、工崗技能等,總之要越全越好。這些信息一方面上傳至國家建筑工人管理服務信息平臺,以便國家統計施工人員信息;一方面用作工地管理,避免勞務糾紛,保證工地和工人的安全。
智慧工地是工程現場一體化管理的一種模式,借助建筑信息模型(BIM)、物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移動和智能設備等軟硬件信息化技術與一線生產過程相融合,通過傳感器、物聯網、RFID、云計算、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改變傳統建筑施工現場管理的交互方式、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。當項目上有非安全行為(如未正確佩戴安全帽)會被AI識別監控抓拍、塔式起重機可視化、智能防碰撞監控等各個方面的先進技術與經驗,充分給工地裝上了“智慧大腦”,不僅利于管理,更能節省人力物力,實現了工程管理的可視化、智能化,經過好幾年的探索、研究、積累、發展,智慧工地技術現在發展得越發成熟。
據有關數據統計,建筑施工項目上智慧工地運行以來,累計糾正不安全行為一千多次,同時項目工期有效縮短,由此可見,推進智慧工地的建設,可以有效提高工地現場的生產效率、管理效率和決策能力等,實現工地的數字化、精細化、智慧化管理,同時有效推進建筑業信息化發展水平,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和保障。